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来源:实验动物那些事儿 日期:2024.04.23 

基于进化思维的动物福利观

动物福利

动物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也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及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动物福利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然而,对不同的人来说,动物福利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设想一个场景,某一天,两个宠物狗的主人——张三和李四带着他们的狗狗在朝阳公园相遇了。张三是一位自律,重视健康,且遵守秩序的人。他的狗狗要接受定期的兽医护理,严格执行每日两餐低脂狗粮的饮食方案,每天牵着狗绳出去遛狗半个小时或以上。李四则是一个生活随意,快乐至上的人,他喜欢与大自然密切接触,遛狗时也从不拴狗绳。这是他养的第三只宠物狗(前两只被车撞死了),其皮毛很久没有梳洗了,又脏又乱,很可能还有寄生虫。李四从不对狗狗的投喂进行限制,也不固定狗狗的食物类别,以至于他的狗狗有点超重。相遇后,张三和李四交流了各自的养宠经验,分开后张三和李四都为对方的狗感到难过,认为它太不幸了。

这个例子说明,不同的人对动物的生活质量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姑且将其视为动物福利观。实际上,比较流行的动物福利观包括功能正常观、情感快乐观和本性表达观三种。

持功能正常观的人认为“动物只要保持健康,且具有良好的生产繁育性能,其福利就是好的”。在动物福利的科学研究上也会集中在动物的身体上,通常会利用内啡肽、血浆皮质醇和心率等生理指标来检查动物是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的。

持有情感快乐观的人认为“动物应该免受长期和强烈的恐惧、疼痛和其他负面状态干扰,并能够体验正常的快乐并感觉良好”。

持有本性表达观的人则认为“动物应该拥有发展和利用其自然适应能力的环境,并过上能够表达其自然本性的生活”。

显而易见,上述动物福利主张都具有其片面性。其中功能正常观忽略了动物,尤其进化上更为高等的哺乳动物的情感体验需求。这些情感体验需求在动物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固定下来,而成为动物的内在需求。另有一些人虽然承认动物有情感体验需求,但认为其可以通过功能研究来达成,比如暴露于寒冷环境的动物会在血流和排汗率方面经历某些(可能是无意识的)生理调整。如果这些调整不充分,动物可能会开始感到寒冷(不快乐的情感体验),并激发行为反应,例如寻求温暖。如果寒冷问题一直持续,可能会发生更有害的变化,例如免疫能力下降和疾病感染风险增大等。因此,功能正常足以反映情感体验的好坏,故认为功能正常更为重要。然而这是对动物情感体验的片面解读,忽略了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固化的其它情感需求。如奶牛养殖业中,通常会在犊牛出生后即将其与母牛分开,以确保牛奶产量。此时,虽然饲养员会通过以料桶投喂全价饲料的方式来确保犊牛的茁壮成长,但由于该方式剥夺了犊牛的(乳头)吸吮需求,而令犊牛感到焦虑,甚至可能会出现吸吮其它物件的刻板行为。因此,仅仅保持动物健康和不生病显然还不够,我们必须承认动物确实有恐惧、疼痛和沮丧等主观体验,并且动物的行为、偏好、发声和生理变化可以揭示这些主观体验。

在进化上,如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可能涉及动物的解剖学(冬天长出厚厚的皮毛)、生理学(在寒冷条件下分解代谢糖原)或行为(迁移到温暖的环境)改变。而寒冷和冻伤(疼痛)这些主观感受会促使动物以某些方式行动或刺激某些形式的学习,进而可以更好地应付环境挑战。故,这种情感体验是动物进化出可提升其生存机会的能力。然而仅强调情感快乐的动物福利观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某种行为体验上快乐,却可能带来对健康的严重伤害。比如,吸烟会让吸烟者感到快乐,但长期吸烟却可以诱发癌变。如果一种疾病,比如无痛性肺损伤不会影响动物的感觉,进而不会导致其情感体验度降低,因此也就不会成为福利问题,但显然其会导致动物生活质量的下降。

本性表达观主要强调为动物提供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为此甚至不必考虑疾病的侵扰和天敌的攻击。如野牛在被鬣狗掏肛后慢慢地死去也不会被看作影响动物福利的问题,这显然不能为绝大多数有共情心的人所接受。我们也不太可能把小鼠饲养在可设置猫科动物或者猫头鹰出没的“自然”环境中。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张三和李四对宠物狗命运的不同看法所示,不同的动物福利观会导致关于如何对待动物福利的相互矛盾的结论。持功能正常观的人会认为一群被关在狗舍里的Beagle犬的福利很高,因为它们吃得很好,繁殖效率高,没有疾病和伤害。而持有情感快乐观的人则会根据它们发出被认为表明挫败感的叫声而判定这些狗的福利很差。持有本性表达观的人则会同样认为狗的福利很差,因为狗舍是不自然的环境,阻碍了狗狗的本性行为表达。

如果动物福利关注和研究是为了解决有关动物生活质量的伦理问题,那么我们的动物福利概念就需要反映社会上现存的全部伦理关注。如果可以给动物福利一个最简单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动物试图应对其环境时的状态”。考虑到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已经在生理和行为上建立了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而在畜牧业生产或科学研究中使用动物,相当于为其引入了新的环境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基于进化思维的动物福利综合评判策略

首先,在新环境下,动物某些已有的适应能力可能不再重要。如大学动物房中饲养了更多的小白鼠(ICR)和小黑鼠(C57BL/6)或其它纯色的小鼠,这是因为曾经在野外为其生存提供保护的Agouti毛色(野生色)已经不再是影响其生存的主要优势(了解毛色相关内容可参考前文《小鼠的毛色是如何形成的?》),而这些新的毛色更符合科学研究的需要。故可以认为,毛色的改变不会影响实验室内饲养小鼠的福利。但有一些进化而来的环境适应能力仍然重要,比如小鼠的坐窝行为,及前面提到的犊牛的吸吮欲望等。虽然我们通过使用空调和给予全价饲料投喂,仍然可以满足其身体健康发育(功能正常),但其情感需求是受挫的。可能会导致母鼠食子和犊牛的焦虑,这显然是需要关注的福利问题。其次,在不影响科学或生产目标的前提下,满足动物的某些自然属性也是其快乐体验所必须的,这与人性化对待动物的宗旨是相契合的。

故针对动物福利问题,建立基于进化思维的综合判定,或许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兼顾不同的福利观,进而得出一个能让绝大多数人接受的动物福利问题评判标准。